欢迎来到北京理工大学校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走访校友

李岚校友:没有小舞台,只有小演员

访问次数:    更新时间:2017-05-22   

  文章来源于北理就业

 

校友简介:
   李岚,我校2006届生命学院校友,2006年暑期毕业后到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镇西王路村任大学生村官,现任北京市顺义区仁和镇信息督查科科长。

 

   农村是社会中最朴实的平台、最前沿的阵地。“没有小舞台,只有小演员”,农村、基层对我们大学毕业生来说,称为“广阔天地”一点也不夸张。
   2006年毕业那年,我在班主任李秀珍老师的指点下,报考了大学生村官,特别感谢李老师,让我有幸和理工大学其它26名毕业生一起,坐着学校的大巴车奔赴了顺义,加入了北京市首批大学生村官的队伍。那时候杨宾副校长专程去顺义看望过我们,和我们一起座谈,让我们很快就从茫然踏实下来。
   村官三年过得忙碌而充实,三年后,我通过考试进入了村官专项事业编,真正成为一名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两年后我被任为副科长,一年后我开始主持科室工作,负责党建办和团委的工作,2014年我又考入了北京市公务员,两年后任信息督查科科长一直到现在。走了那么久,回过头来看村官三年,还是那么亲切,2011年北京市开展了迎接建党90周年“党在百姓心中”百姓宣讲,我成为市委宣传部百姓宣讲团成员之一,参加了三十多场巡回宣讲,也来过母校,把我当村官的故事告诉了更多的人。

  刚去顺义当村官时,我被安排到高丽营镇西王路村,西王路村是个小村子,100多户,300多口人,村委会有几台计算机,我刚到的时候发现上面落了很多土,一看就是老不用的,村委会起草文件还靠手写,我到村委会后接下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完成月度报表,村干部都说:咦,有了小李子,这电脑还真奔腾了起来!

   当村官起初的一个月,我的工作量不算大,我心想,我到村子里干嘛来了?就这么闲着、呆着?村里的父老乡亲会怎么想?既然来了嘛,就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要展现北理工学子的风采!一想到这我就着急, 开始给村里的孩子义务补习英语,组建村里的秧歌队,2008年奥运会前夕,我还担任了奥运小教员,给村民进行了文明礼貌的培训。
   其实我只做了一点点事,但村民给了我巨大的回报,那就是信任。正是因为村官三年,我才懂得,辛苦工作后的最大的回报是信任,基层工作经历的何等宝贵。我身边有村官帮助村里草莓大棚丰收盛产,有村官帮助村里建起村级网站对外宣传,还有的村官帮助村里的专业合作社提升技术名声大噪,他们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干出自己的特色,只要我们珍惜,基层就是我们的大舞台,任我们尽情表演。
   理想主义让我们走得远,但现实主义才能让我们走得稳,基层的工作经验最能告诉我们现在社会的现实,最能为我们之后漫长的人生路打下坚实的根基。因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最后都得在基层落地生根发芽,现在我特别庆幸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选择了农村,在基层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收获的,都是我们的积淀和财富,会让我们在以后的各种工作岗位中游刃有余,会让我们更加科学地作出决策,更会让我们一生受用。
   我希望同学们毕业后,都能主动去需要我们的地方,用自己的努力换得他人的信任。我现在要回到西王路村,村里的大爷大妈都热情地招呼我留下吃饭,我不得不说,被需要的感觉真好。
   从当村官,我就没离开过顺义,现在的工作也特别充实。从组织部到宣传部,正是因为有基层工作经验做基础,我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越干越自如。我还担任各种活动的主持人、讲解员,参加区级各项大型活动,在自己的事业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越来越好。不得不说,是三年的基层生涯让我完成了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蜕变,让我在社会中找到了挖掘自己潜能、提升自己价值的动力所在。
   在基层最能培养与老百姓的感情,最能坚定自己与群众站在一边的立场,感情决定立场,立场决定观点,观点决定方法,方法决定最后的效果。在农村培养的和群众的感情正是现在我们党的执政之基,这份感情是我们大学生迫切需要的,它能让我们和我们的党保持同呼吸、共命运,能指导我们怎么做事、怎么做人,为祖国的日益繁荣富强贡献我们的一己之力!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