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理工大学校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校友风采】光明日报:他用大数据思维治理西长安街街道

访问次数:    更新时间:2017-07-20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12日 04版)

  原文标题:大数据思维巧解基层治理难题

  作者:董城 任蓓

  校友简介:桑硼飞,我校1999级机电学院校友,现任西长安街街道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2017年3月,桑硼飞校友作为第36期青年沙龙主讲嘉宾与学生们分享了他的故事。

   “打造街道大数据2.0版,是一次'执政为您'的理念升级,是一项'数据说话'的模式创新,是一条'全民参与'的群众路线,是一份'极致服务'的不懈追求。做群众工作、为百姓服务,就要将“让人民少跑腿”的理念根植于心中,深入到每个西长安街街道干部的心里,充分体现“红墙意识”的首善情怀和为民担当。”西长安街街道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桑硼飞如是说。

  

  

  砥砺奋进的五年·“放管服”向纵深推进

  在北京南北长街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2.5维GIS地图和数据云图的巨大力量。依托大数据,西长安街街道可以实时准确分析社情民意的趋势和特点,构建多维度数据分析模型,结合2.5维GIS进行直观展现,实现了基于地理信息的前置预判。精准辅助决策,2.5维GIS地图让“全响应”变“前响应”。

  

  

  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是著名的“红墙意识”的发源地。在秉承对党绝对忠诚的实践中,西长安街街道将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视为一种“红墙”担当扛在肩上。通过打造西长安街大数据服务2.0版,让“沉睡的数字”发挥更精准的治理效益,有效提升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去年以来,西长安街街道以开放式的大数据理念,不断汇聚整合地区基础数据,运用阿里“混合云”汇聚互联网和街道自媒体应用数据,有效整合政务网、12345热线、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等各类信息。伴随数据源的不断扩大,西长安街街道提出“数聚”理念,旨在打通数据平台间的壁垒,将“政务网”上分散的数据合零为整。截至目前,街道已经将涉及的13个市级、区级垂直业务系统平台全部打通,梳理出40个公共服务事项,完成了40项业务的一站式办理准备工作,有效实现一数一源、一源多用、“数聚”共享。

  

  

  

  由西长安街街道办事处主导的“一站式综合业务受理平台”,可以最大限度复用以往街居公共服务办事数据,缩减过去烦琐的填表和数据录入过程,大大缩短居民等待时间,减少百姓前往政府办事次数,兑现“让信息多跑路,居民少跑腿”的承诺。据统计,各类服务事项平均提供证明减少30.57%,平均填写数据项可减少46.53%,平均受理时间缩减34.05%。

  据了解,“一站式”服务还将地区服务为民完善到“最后一公里”。针对北京市老年人优待政策,西长安街街道通过服务平台,设置满60周岁的具有该辖区户籍的老年人口信息自动筛选系统,平台智能向符合办理条件的老年人提供政策短信息提示,相关证件办理成功后,安排街巷长开展“送证上门”服务。

  

  

  

  西交民巷社区前门西大街59号院老人王岩,近些年因病致残花费了10多万元,经过鉴定确定为肢体二级重度残疾,行动不便。社区社工通过一站式政务服务系统查找到了该老人的身份证、户口本、残疾证等一系列电子证照,主动联系了他,以电话方式及时协助老人办理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通过大量数据的累积,汇集包括共享单车、井盖分布等社会数据,街道针对城市管理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精准发力。现在,西长安街已经探索借助GIS地图的“热力图”决策,构建起渣土堆积、井盖损坏、房屋漏雨、街面破损等十余项趋势预测模型,将问题解决在“爆发”之前。同时,通过GIS地图的实时传输功能,还可以定位街巷长、网格员的运动轨迹,以便合理引导划分应急、巡防任务,快速响应突发情况。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