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理工大学校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北理工举行“中国首台大型天象仪”校园雕塑落成揭幕仪式

访问次数:    更新时间:2016-06-01   

供稿:党委宣传部 马瑶   摄影:党委宣传部 徐思    编辑:校友工作志愿者赵书静

526日,“中国首台大型天象仪”校园雕塑落成揭幕仪式在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区举行。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纪委书记杨志宏、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项昌乐、原党委书记谈天民、原党委书记焦文俊及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等领导和嘉宾,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44771班侯光明,北京月坛大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43791班江榕,北京恩吉威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43791班郭小燕,北京九城口岸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42811班王双等校友代表出席揭幕仪式。仪式由杨志宏主持。

大型天象仪是北京理工大学具有代表性的“新中国第一”系列科技成果之一。1957年,在我国航天事业刚刚起步后不久,大型天象仪被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确定为向国庆献礼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牵头研制该仪器的学校师生发出了“我们要在宇宙空间占一个位置!”的雄音伟志。1958年,经过100天的攻关奋战,中国首台大型天象仪诞生,华丽再现了遥远的宇宙苍穹。大型天象仪的成功研制不仅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还有效提升了学校在光学、机械、控制和天文等学科的研究水平,提升了组织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攻关的能力,是我国光学仪器科研领域的标志性成就。

2015年,学校于75周年校庆之际,启动了“新中国第一”系列校园景观建设工程,并将“新中国第一台大型天象仪”作为开篇之作。学校邀请参与大型天象仪研制的光电学院退休教师伍少昊老师担任顾问,并前往北京天文馆进行实地走访和测量,组织专业设计力量,完成大型天象仪三维数字模型建设、校园雕塑的方案设计并制作落成。天象仪雕塑项目得到了江榕、郭小燕、王双、赵卉玲、陈宇红等校友的慷慨捐资和支持。

在落成仪式上,赵长禄发表讲话。他指出,“中国首台大型天象仪”校园雕塑是学校“新中国第一”系列校园景观建设工程的开篇之作,是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校园雕塑之一。雕塑的落成,不仅是在校园中树立起的一座文化地标,更是为全体北理工人镌刻下北理工精神的标尺,它将鞭策着北理工人秉承延安精神、忠于军工品质、激荡国防情怀、拥抱北理梦想,也必将激励着北理工人坚定发展信心,发扬优势特色,积极面对挑战,发奋图强。

赵长禄强调,创建“世界一流”理工大学是北理工人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担当。天象仪雕塑鲜明体现了学校交叉融合的学科发展理念、协同攻关的精神,科技工作者潜心钻研、协作配合、牺牲奉献的精神以及北理工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与大局意识,最难能可贵的是它所展现出的坚强自信,这种自信是基于北理工人潜心钻研学术的深厚积累,源于科研人员对攀登科研高峰的执着探索,这些理念与精神值得代代北理工人薪火相传。正是以“新中国第一”系列成就为代表的科技贡献及贡献背后所展现出的北理工精神,奠定并铸就了北理工文化最坚实的基础,也是北理工今日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国家争创“双一流”的号召,北理工人应牢记历史,学习榜样、不辱使命。

“中国首台大型天象仪”项目参研教师代表、光电学院退休教师伍少昊在致辞中回顾了科研团队自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大型天象仪到1976年中国首台自主研制的大型天象仪问世的艰辛历程。据他介绍,国产天象仪是世界上唯一采用地心布局的大型天象仪,是迄今为止所有光学-机械式天象仪中精密度最高的。

朱进在致辞中介绍,在北京天文馆建馆近60年的历史中,该天象仪在北京天文馆服役30余年,演绎数十部经典天象节目,接待了上千万观众,承载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朱进表示,天象仪是天文馆的心脏,该天象仪促成了北京天文馆与北理工的深厚渊源,希望将这份缘分延续下去,建立更多的合作。

侯光明作为捐赠发起人代表致辞。他代表校友对母校的培养表示感谢。侯光明说,以“中国首台大型天象仪”为代表的北理工“新中国第一”系列科技成果,是“德以明理,学以精工”校训的呈现与标志,也是“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校风的集中体现。

捐赠校友代表江榕在致辞中深情感怀了母校的培养之情,表达了作为一名北理工人的骄傲。他表示,母校是一个人成长中的重要环节,校友的发展与母校的培养息息相关,并愿意积极投身母校的发展建设中,为北理工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尽一份北理工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光电学院负责人、师生代表及离退休教师代表参加揭幕仪式。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莅临现场。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