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理工大学校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媒体理工人

央视新闻报道信息与电子学院校友、北斗三号卫星设计师康成斌及其团队

访问次数:    更新时间:2018-05-04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网(央视记者 周培培 李力)

  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是继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之后,第三个投入应用的卫星导航系统。作为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北斗导航在应急救灾、交通渔业、国家安全等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目前,我国的北斗导航在境内的定位精度最高可达到厘米级。2020年,还要为全球提供服务。这个大国梦,也引领着无数青年人的北斗梦。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眼下,北斗三号已发射的全球组网卫星在轨测试任务刚刚完成,而实现核心技术攻关的,是一支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青年团队。80后核心骨干康成斌的成长,正伴随着北斗三号卫星从无到有。

  康成斌,我校信息与电子学院2001级本科、2005级硕士校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副主任设计师。

  “我读博士期间,花几年时间攻关做了导航接收机,当时所接收的信号,大部分都是美国GPS的信号。我们国家当时仅有的几颗卫星的信号,在那个屏幕当中显得特别地孤单。我当时就想,其实我们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的关键或者是瓶颈,实际在卫星研制上。所以我当时就立志要去参加咱们北斗导航团队,要做中国的北斗导航卫星。所以我当时其实也就投了这一份简历。”

  8年前,27岁的康成斌博士毕业,怀揣北斗梦进入航天五院工作。而在当时,要造出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的全球系统,已经被列入国家重大专项。全球组网是延续国际上已有的方法,还是另辟蹊径?大家决定,要走一条不一样的路,创新卫星之间的链接方法,康成斌大胆提出了某关键技术的验证方案。

  “在(太空)这七万公里之间两颗卫星,我们要实现建链、通信功能、测距精度达到厘米量级,这个难度可想而知,我希望能够做一颗模拟的卫星去进行测试验证。当时我29岁左右,令我非常诧异的是,我们的领导就确实建造了一颗模拟的卫星,让我去做这个测试验证。”

  全方位的政策支持,让这支青年科研团队放手去干,历时五年攻关,终于取得了北斗卫星全球组网的关键技术突破。去年11月,北斗三号第1、第2颗卫星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北斗全球组网的序幕。

  “这个方法是我们国家自主创新的一种方法,而且我们在测量精度,在抗干扰能力上,都是要优于国外现在这些体制的。

  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之后,第三个投入应用的卫星导航系统。工作这8年,近3000个日日夜夜的奋战,康成斌一遍遍优化未来的卫星设计,就是希望到2020年左右,能让中国北斗超越美国GPS,为全球提供一流的导航服务。”

   “其实一个核心元器件我们也会受制于人,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目前我可以骄傲地告诉大家,我们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已经实现了核心元器件,以及所有单机部件的百分之百国产化,真正做到了自主可控。”

  今年,康成斌团队还将发射数颗卫星,数量创历史新高,在年末为一带一路沿线及其周边国家提供基本的导航服务。

  “这是史无前例的,我们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在这个新时代下,我们的国家有这样的重大专项,去给我们年轻人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更高的平台。我们青年还是要珍惜这样的机会,去参与推动国家的重大工程。”

  近年来,中国的航天人才队伍越来越年轻化,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成员有55%是35岁以下青年,所有型号总设计师、总指挥中将近一半人(46.5%)不到45岁,平均年龄比国外年轻十几岁。

  “在问到国外航天专家的时候,问他们最羡慕我们中国什么,他们回答是最羡慕中国航天人才济济。而且都是年轻人在承担艰巨的各项任务,这意味着我们将来的航天的发展会更加快速。”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