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理工大学校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刊文苑  >  校友文苑

天天饭馆——北理人的舌尖记忆

访问次数:    更新时间:2016-11-29   

  

  供稿:宇航学院董军校友   编辑:校友会工作志愿者   房茂辉

  追忆八、九十年代

  那是属于我们的最好年华

  这是在九十年代以前营业的一家小饭馆,今天的中关村南大街当年叫白颐路,如果把白颐路比作一条鱼,“天天饭馆”所在的位置就是鱼腩的地方,这家小饭馆开在农业科学院正门北边,正对北京理工大学家属区大门。两路公交车332、320农科院站点。从经营角度看,选址是黄金眼。任大炮的商业眼光从那会就能看出来。“天天饭馆”生意如何你也应该猜个八九不离十。

  

  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北京的饭馆并不多,白颐路是“着名”的八大院校路,公交车上一脚踩个天子骄子不是新鲜事,厕所里转出一个“副教授”也是常见,这条路在北京的知识与科技界所占的分量由此可见。从动物园到颐和园沿路数的上叫饭馆的不多,著名的就是几家:天天饭馆、颐宾饭庄、长征饭庄,小吃部就不算了。傍着一所著名的北京理工大学,一个小小的“天天饭馆”知名度也就高高滴。

  

  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北京的饭馆并不多,白颐路是“着名”的八大院校路,公交车上一脚踩个天子骄子不是新鲜事,厕所里转出一个“副教授”也是常见,这条路在北京的知识与科技界所占的分量由此可见。从动物园到颐和园沿路数的上叫饭馆的不多,著名的就是几家:天天饭馆、颐宾饭庄、长征饭庄,小吃部就不算了。傍着一所著名的北京理工大学,一个小小的“天天饭馆”知名度也就高高滴。饭馆营业面积不到一百米,坐满了也就十小桌。印象中好像也就三排,都是小方桌。主营湖南菜和川菜,那会湖南菜估计除了马凯餐厅再就是这小小的“天天饭馆”。著名的几个点击率高的菜是:东安子鸡、酸辣鱿鱼、麻婆豆腐、醋溜土豆丝等。主食:天天饺子。东安子鸡和酸辣鱿鱼的味道我至今想起来流口水.。 鸡和青椒丝加红泡椒炒在一起,颜色红红火火非常漂亮,味道酸中带辣咸鲜可口。

  酸辣鱿鱼,薄薄的鱿鱼片和少许鱿鱼须带着酸辣汤上桌,每次吃完鱿鱼,汤还需要拌米饭意犹未尽。天天的饺子用肥肉馅+白菜机器包出来,饺子皮厚馅薄,咬一口流肉汤,每次吃完让你不过瘾。那会不满意的就是天天饭馆的盘子小而浅,浅浅的五寸平盘像今天西餐厅小餐碟。那年头大家都困难,开饭馆的也是想办法节省成本。每次天天饭馆吃饭,最后恨不得把盘子吃了,好吃的菜一份不够吃、舍不得点双份。

  

  “天天饭馆”的扎啤是用白塑料杯子喝,那个杯子正好500毫升,5毛钱一升扎啤,穷学生也喝不出好赖,反正不贵只要有马尿味就行,不喝酒只吃菜,谁也伤不起啊。我记得有一次请同学吃饭,旁边是民院的一桌人,满座只有啤酒没有菜,不水饱请客的受不了。这是不是有点像去朝鲜旅游,天天泡菜、大酱汤就米饭?

  

  那会每个在北理工读书的学生四年总得在“天天饭馆’搓一顿,我肯定是少的,毕业时在天天饭馆和同学吃过一顿。后来工作后经常吃。那会学生不像今天社交活动多:生日PARTY、谢师宴之类名堂多。基本是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可以去“天天饭馆”打牙祭,大多数学生还是在食堂米西。

  

  

  北理人是“天天饭馆“常客,尽管它的菜做的一般、也没有什么服务,但是在那个经济不发达时期,人的口味是单味觉,它还是给大家留下了“舌尖上的记忆”。我记得工作后,大约是90年左右,外地同学来北京出差,我请大家在天天饭馆吃饭,菜上的比较慢,我们大约是十个人左右,我每份菜点双份,上一个菜吃光一个,战线拖得长,食欲更强,最后好像是十几个盘子摞起来,大家还嘲笑我没吃饱。现在老同学见面:依然还是笑资。抱怨我请客大家吃不饱。为了这不满,毕业三十多年请了同学不下三十多顿,比窦娥还怨啊!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