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理工大学校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刊文苑  >  校友文苑

鲍克明校友:迎接新中国诞生的岁月

访问次数:    更新时间:2017-12-20   

  选自:《华北大学工学院回忆录》——迎接新中国诞生的岁月        编辑:校友工作志愿者

  编者按

  1948年8月,晋察冀边区工业局工业学校与北方大学工学院合并,并改名为华北大学工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至此,一所具有独立办学资格的新型工科大学诞生了。

  

  今天小编带来了华北大学工学院(以下简称“华大工学院”)航空工程系,海南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鲍克明校友的回忆录,让我们一起重温当年华北大学工学院师生修订教学大纲、抓紧时间补习功课、借用实验室的优良学风,以及举校迁入北平、参加开国大典的激情岁月,还有身着冀南“籽花布”列队看电影的珍贵记忆吧!

  

  华北大学工学院全校师生在两大解放区大学合并中,踏着走向全国胜利的步伐,走入新中国建设所急需的理工科大学。合并成华北大学工学院时,曾毅同志任副院长,主持学院工作。

  

  曾毅同志曾留学法国、比利时,有学习工程科学的基础,也有在晋冀鲁豫解放区从事党政工作的经验。他把全国胜利将要到来的形势,与工学院教育培养任务发展变化结合起来,分析研究提出,在继续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促进各类人员团结进步的基础上,把重点转换到加强对各班系学生的专业技术教育培训上。为适应战争胜利发展的需要,在继续抓好短期培训随时可调赴新解放城市干部的同时,要组建一些长期班,加以系统的培养教育,成为由解放区学校培养的工程师和专家。这些主张和决定是非常正确和富有远见的。

  

  在党组织和教师们的细致工作下,解放战争又是节节胜利的形势,全校师生很快地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政治思想工作并没有因此而削弱,而是把革命胜利的形势与每个人的学习工作要求更好的结合起来,使大家对自己所学的科学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和建设新中国的使命感更加强了。

  

  教师们日夜改编、修订教学大纲、教案和讲义。英语课加上了,数理化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的分量和深度都加大了。

  

  学校把我们一批年纪较小、功课较好的同学单独编为“预备班”,进行强化教育。记得我们那时学过《范氏大代数》,把以前由教师演示性的化学试验,改为每人都要用试管和烧瓶,亲自操作。后来七届二中全会公报发表了,大家都深感曾副院长的主张和决定与中央精神是完全符合的,很有远见。他在师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华大工学院就在党中央和华北人民政府附近,全校师生更清楚地感到革命大本营的脉膊和革命胜利前进的步伐。工学院党委向全体党员仔细地传达了中央九月会议精神。这是我第—次在党内学习中央重要文件。九月会议精神的传达和学习,对我的教育很大,对以后保持党的优良传统打下了好的基础。

  

  1948年10月到年终,是我们这批师生一生中最激动的时日。华北大学工学院仅有的一台收音机搬到饭厅,每天三顿饭和晚上,都收播新华社的新闻和战报。辽沈战役全胜,淮海战役歼敌六十余万,接着四野大军与华北野战军联手,直逼天津、北平。一向严肃持重的曾毅同志,也兴高采烈得沉不住气了,谢簃、关大力等同学常常向大家讲北平的人情地貌,还有他们的珍贵回忆。我们这些从延安、从根据地山沟里一步步走出来的小同学,更是感到自己特别幸运,学校下一步就要迁进北平!全院上下都意识到,亿万人朝思暮想,千万人为之流血牺牲、英勇奋斗的胜利日子快要来临了。大家在理智上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加紧准备,感情却激动得觉得在偌大的华大工学院院区里已“放不住”—个书桌了!

  

  1949年5月,华大工学院奉命举校迁入北平。进城前,全校进行了深入的思想教育和工作准备。当时的华大工学院校址在东皇城根中法大学校区。当时北平各大学学生暑假中热火朝天地参加各种学习、夏令营、文艺社,学习“猴子变人”(《社会发展史》),“雷峰塔为什么倒塌”(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建立劳动观念和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学习唯物论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内容。

  

  在大都穿着西装裤、长袍和阴丹士林布兰旗袍的北平男女大学生中, 我们这一批身着冀南“籽花布”(一种土黄色棉土布)制服的师生,特别显眼。华大工学院师生按时作息,集体食宿,出门上街也列队行走,不坐车。记得那时全校分批到北大红楼西南角街道上的浴池洗澡,去北池子防痨协会作透视检査,都是列队前往。

  

  有一次全校师生到西四电影院观看苏联新电影《乡村女教师》(当时译名为《桃李满天下 》),全校数百人排列成整齐的队型,从东皇城根直穿沙滩,过景山,跨北海石桥,走文津街,一直到电影院,引起沿路行人和交通警察的惊慕。

  

  师生当时把精力主要放在抓紧时间补习功课和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有关准备工作上。

  

  当年王府井南口到东单是一条破旧的窄路,有轨电车和稀少的几辆公共汽车在乱杂的行人中蠕动。北京市委决定要把这段路建成林荫大道,青年团市委组织北平大学生义务劳动,开展竞赛共修这段路,为迎接开国大典作贡献。北大、清华、师大、辅仁、燕京都派出相等人数的强壮代表队,划分相等的地段。华大工学院也派了几个班参加,到现场时,很多人不知“华大工学院”校旗代表的是哪个学校。一声哨下,各校队伍抢铲,各不相让。时间一长就显示了强弱,最后冠军被这些穿土布衣服的学生夺去,市团委的评价是:干得又多,又快,又好。在扩大天安门广场准备庆祝大会的劳动竞赛中,华大工学院又拿了冠军。

  

  华大工学院学生刻苦学习,并积极参加市委和学联组织的各种活动。为1949年开国大典庆祝游行组织了整齐的方队,做红旗、扎彩灯,和华北人民政府企业部一道,排列在金水桥边。我们亲眼看到了毛主席和阅兵分列式。全校师生光荣地成为开国大典的参加者和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的见证者。

  

  开国大典后,学校的难题接踵而来,中法大学由于校舍问题,华大工学院需要搬迁,半年之内先后搬往钱粮胡同、南锣鼓巷、地安门东大街皇城根的一些平房四合院中住宿上课。学校缺乏教学试验设备,又坚持高标准教学,到北大理学院借物理实验室做摆轮实验,到北大文学院听大课和讲座。

  

  这期间,曾院长、谢簃、严沛然、李向平、钱晋等教师员工特别努力,日夜工作,解决学校面临的教学和生活困难,保证了工学院的高质量教学和全体同学高昂的学习和上进热情。

  

  有一次,学校在钱粮胡同12号一个大教室里请清华大学几个著名教授介绍当时前沿科学技术的状况。讲完课后,清华的教师们对曾院长和谢老师讲:“你们坐在前排那些小同学聚精会神听讲,个个眼睛贼亮,我们很少见过这样的学生!”

  

  就这样,华大工学院师生坚持政治思想工作的良好传统和师生团结的优良风气,坚持教学和学习的高标准,虚心向其他学校师生学习,克服了暂时的困难,使同学们迅速地成长起来。

  

  1952年,学校改名为北京工业学院,同时在西郊车道沟建设以“延安大楼”为主楼的新校区。如今建设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重点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这是我们党在最困难的战争年月中重视教育、重视培养人才、重视党校、重视培养党政军干部,同时也重视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注意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一个范例。

  

  鲍克明简介

  

  鲍克明,1947年9月入华北大学工学院学习。1984年10月任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88年2月任中共海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来源: